科学家首次探测到绕死星运行的巨行星

IT新视野 0

据外媒报道,距离地球80光年处有一颗白矮星WD 1856,这颗死星在60亿年前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这种缓慢的死亡是非常孤独的。在死亡过程中,一些恒星会急剧膨胀然后变成一颗巨大的“红巨星”--像参宿四一样吞噬任何在附近轨道运行的行星。最终,它们会耗尽所有的燃料并重新坍缩成白矮星,而这会摧毁其身后的一切。

WD 1856则不是这样的情况。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了一颗巨大的行星,其跟木星差不多大、绕死星WD 1856运行。他们将其命名为WD 1856 b,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它不仅免遭被毁灭而且还证明了死恒星仍可能拥有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

科学家首次探测到绕死星运行的巨行星-第1张图片-IT新视野

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指出,每当这颗木星大小的行星在WD 1856前面凌日时,从地球上看,这颗恒星发出的光会减少近一半。这个过程极其短暂,因为这颗行星每1.4天就会绕轨道一周。据悉,白矮星本身只比地球大40%左右。因此,亮度的下降只持续了8分钟,这颗行星离它的恒星的距离则是水星离太阳距离的20倍。

“这个系统相当奇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Simon Campbell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这颗行星比它的主恒星要大7倍!”

通过使用地面望远镜收集到的数据,该团队还能估算出这颗行星的质量。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数据显示,它的质量可能是木星的14倍。

但如果WD 1856 b离它的恒星如此之近,它是如何在膨胀阶段存活下来的呢?对此研究小组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当它的主恒星变成红巨星时可能扰乱了该系统中的行星进而导致它们的轨道歪斜。无序的宇宙之舞可能有助于将WD 1856 b这样的行星体抛向恒星,从那时起它就一直围绕着恒星旋转。因为它是一颗上了年纪的白矮星,所以这也给了行星足够的时间来靠近它。这可能意味着还有其他行星围绕白矮星旋转。

研究人员指出,不太可能的是,这颗恒星能剥离一些外层并在膨胀阶段存活下来。然而他们得出结论,目前关于这一过程的理论很可能表明它不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

团队称,未来的观测应该能确认WD 1856 b是否真的是一颗行星,或它是否是一颗被称为“褐矮星”的失败恒星。他们指出,即将到来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和双子座天文台将成为能更好了解WD 1856 b的关键。

Ian Crossfield在一份新闻稿中说道:“现在有人正在寻找白矮星周围可能适宜居住的凌日行星。这将是一个相当奇怪的系统,你必须思考行星到底是如何在这么长时间内存活下来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